为什么头部品牌像欧派家居、雅迪电动车都在布局短视频矩阵?

2025-07-30

为什么欧派、雅迪这些大品牌都在疯狂铺短视频账号?答案很简单:单打独斗的时代结束了。


流量见顶、用户分层模糊、转化效率低下,这些问题像三座大山压在每个品牌身上。


精心运营的企业号,增长越来越难;

粉丝是谁、爱看什么,越来越看不清;

花出去的推广费,到底带来了多少实际转化,心里也没底。

这些困境,让品牌在短视频的海洋里举步维艰。


01 矩阵打法成为生存必需

所以,矩阵打法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选项,而是关乎生存的必选项。想想看,过去一个企业号什么都想卖,像个杂货铺,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卖不好。


而矩阵模式,更像是在黄金地段开一个品牌旗舰店(主号)加上几家精准定位的专卖店(垂类号)。


旗舰店负责打响品牌,建立信任,把客流引进来;专卖店则深入各个细分人群,精准狙击他们的痛点,促成转化。这就像捕鱼,既要撒大网(主号引流),也要用精准的鱼叉(垂类号转化),效率天差地别。


02 矩阵模式的三大核心优势

这种打法的好处实实在在。


首先,流量池子变大了。主号面向大众讲故事、树品牌,吸引广泛关注;垂类号则深入职场妈妈、装修小白、科技发烧友等特定圈子,把触角伸到以前够不着的地方。


其次,用户需求挖得更深了。不用再对所有粉丝说一样的话,而是为不同群体定制专属内容。就像给不同体质的人开不同的营养方案,效果自然更好,信任感也更强。


最后,风险被分摊了。平台规则变化、某个账号限流甚至出现舆情?不怕,矩阵里的其他账号能迅速接力,避免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,一夜回到解放前。


03 矩阵打法的“坑”

当然,建矩阵不是简单开一堆账号就完事了。很多品牌都踩过这样的坑:


账号开了一大堆,却缺乏内容方向,不知道发什么;

团队累死累活,视频产能却上不去;

各个账号数据分散,无法集中管理。


04 矩阵成败的关键

矩阵成败的关键,在于能否高效、高质量地运转。


核心挑战就是产能提升和多个账号协同。试想一下,一个号的内容都让人头大,现在要管好几个号,脚本、拍摄、剪辑、发布、数据分析...传统做法,要么内容粗糙,要么团队累垮。


这时,善用工具就成了破局点。像花儿朵朵这样的一站式营销系统,就能帮上大忙。


提供文案灵感:AI快速生成不同垂类账号需要的脚本、口播、标题;

简化拍摄设备:1位员工用1部手机也能高效收集大量场景素材,1个月拍1次就够用;

简化素材管理:云存储+云剪辑平台,素材都在云端,随取随用;

提高视频产能:批量混剪,1分钟高效产出1000多条视频,100个账号也够发;

简化账号运营:不用多部手机,不招多个运营,集中管理抖音、小红书、视频号、快手4大平台;

高效批量发布:一键分发到各个平台,统一管理排期,把运营人员从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;


更重要的是,它能打通各个账号的数据,让你清晰地看到用户从主号被吸引过来后,在哪一个垂类号完成了转化,整个链路清清楚楚,优化起来才有方向。


工具的价值,就是让团队能把宝贵的精力,从重复、繁琐的制作中抽出来,真正聚焦在策略思考、用户互动和内容优化这些创造性的工作上。让矩阵多而不乱,繁而有序,持续产生价值。


05 企业如何玩转矩阵

对于大多数企业,尤其是资源有限的中小品牌,不必追求账号数量上的“大而全”,而是要打造“精矩阵”。


起步阶段,聚焦是关键:先搭建一个“1个主号+4个核心垂类号”的最小作战单元。比如,一个餐饮品牌,主号讲品牌故事和文化,其他账号做美食分享,靠矩阵获取自然流,导流线下。


把80%的精力先投在这几个核心账号上,用2-3个月时间跑通模型,验证效果。


同时,借助工具解决视频产能和效率的瓶颈,确保内容质和量都能跟上。然后,再根据数据和反馈,像园丁修剪枝叶一样,动态调整账号定位和内容策略,让整个矩阵有机生长。


未来的竞争,一定是协同作战的竞争。你的主号是品牌灯塔,吸引目光;垂类号是精准的雷达和转化器,锁定并满足用户深层次需求。


再配合数据洞察和效率工具的支撑,企业的获客模式才能从过去碰运气的“流量打猎”,转变为可持续的“用户深耕”。


返回列表

企业专用矩阵营销工具

不适合X带货X短剧X个人

免费试用